|
||||||
|
||||||
在壯闊的中亞腹地,努列克水電站巨大的混凝土壩體,在瓦赫什河峽谷中巍然矗立,300米高的壩頂俯視著蜿蜒的河谷。汛期將至,底孔弧形工作閘門的液壓啟閉系統正進行最后的聯動調試。金屬與機械的低沉轟鳴在泄洪道中回蕩,中國電建技術團隊反復校準著每一顆螺栓的扭矩,空氣里彌漫著嚴謹的氣息——這座塔吉克斯坦的能源命脈,正經歷著一次脫胎換骨的蛻變。? 作為中亞最大、塔吉克斯坦70%電力的供給者,這座1972年投運的“水電心臟”已持續搏動半個世紀。設備老化如同無形的枷鎖,束縛著它澎湃的潛能。2021年8月,由中國電建成都院與水電十六局組成的聯營體正式啟動其金屬結構技改工程,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攻堅戰在峽谷深處打響。? 攻堅:毫米級的重生挑戰? 底孔深處,弧形工作閘門的修復堪稱“刀尖上的舞蹈”。高水頭偏心鉸弧門的設計與安裝本已是行業頂尖難題,修復翻新更需在方寸間施展匠心:所有活動與固定部件拆解檢查、水封裝置全面更新、門槽鋼襯精密修復、全新液壓系統嚴絲合縫集成……每一步都關乎大壩安危與下游生靈。? “汛期就是軍令狀!”項目團隊立下鐵律。設計論證反復推演,施工計劃精確至小時。當最終閘門擋水泄漏測試完美達標,液壓系統運行如臂使指,現場爆發的不只是掌聲,更是對中國精度的無聲致敬。? 更大的奇跡發生在進水口。851米高程之上,檢修閘門因門槽安裝偏差,自電站建成起便“拒絕落位”,成為懸在安全運行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業主曾多方求解無果。? 電建團隊迎難而上:三維建模精算重心,定制工具水下測繪,創新設計“門槽試探框”先行探路……無數次微調與驗證后,2023年4月20日,B區檢修閘門終于穩穩嵌入槽底,靜水啟閉自如流暢。困擾業主數十年的頑疾一朝破解,外方工程師的驚嘆化為對“中國方案”最有力的背書。? 匠心:老電站的煥新密碼 中國技術對中亞老舊電站的喚醒,遠不止于努列克。? 在塔吉克斯坦西南部,年逾六旬的格拉夫納亞水電站重獲新生。成都院團隊在嚴格保留原有流道尺寸的框架下,巧妙融入先進技術與豐富改造經驗,使更新后的機組運行如磐石般穩定。當拉赫蒙總統將一枚硬幣穩穩立于轟鳴的機組外殼時,無聲的平衡訴說著中國質量的千鈞分量。該項目因此榮獲塔吉克斯坦國家電力公司“塔吉克能源日”表彰。? 跨越國境,烏茲別克斯坦的三座“電力元老”——塔什干9號、下博祖蘇14號、沙合力汗2號水電站,經過中國電建兩年多的匠心改造,實現了驚人躍升:發電功率倍增,發電量提升兩倍有余,有效緩解了塔什干與安集延地區的“電荒”。? 這三座電站的改造史,本身就是一部與時間塵埃的較量:下博祖蘇14號電站因戰火遺恨,70余年來僅存單機運行;塔什干9號同樣未能逃脫“半站”命運;沙合力汗2號雖較“年輕”,機組出力卻已衰減近半。電建團隊不僅讓塵封的機組重煥生機,更讓未完成的藍圖終成現實——增裝機組、更換壓力鋼管、翻新百年閘門……2022年,該項目榮膺“國際工程綠色供應鏈管理優秀獎”,電建技術改造的綠色價值閃耀國際。? 使命:綠動力的絲路擔當 這些技改工程,無一不是“螺螄殼里做道場”的典范。? 工期如弦,努列克項目因疫情延期,節點罰款嚴苛,設計周期被壓縮;改造維運并行,烏茲別克電站改造期間,未停機組仍須保障供電;“精裝修”式設計:受制于不可變動的土建框架,設計需在既有空間內“量體裁衣”;歷史資料斷檔:圖紙缺失迫使團隊依靠精密測繪重現電站“基因圖譜”。? 重重挑戰下,“協同”成為破局密鑰。成都院團隊深知,改造非“從無到有”,而是“從有到優”。任何細微調整都牽一發而動全身,多專業協作必須貫穿始終,直至最后一顆螺絲擰緊。? 當努列克水電站底孔新閘門在汛期洪峰前鏗鏘閉合,當烏茲別克斯坦老舊機組重新輸出翻倍電力,當塔吉克斯坦總統的硬幣在格拉夫納亞機組上屹立不倒……中國電建以技術為筆,在廣袤的中亞大地上,書寫著超越商業合作的光明篇章。? 瓦赫什河奔流不息,努列克水電站的技改工程仍在爭分奪秒推進。峽谷之外,中國電建技術賦予新生的中亞水電站群,正將汩汩清潔電能注入城市燈火與田間泵站。這光明,是基礎設施“硬聯通”的結晶,更是標準與規則“軟聯通”的見證。? 絲路古道,駝鈴已遠;今日中亞,水輪機組的轟鳴,恰是新時代最澎湃的駝鈴。它講述的不只是老電站的重生,更是一個關于信任、能力與共同未來的故事。在清潔能源發展圖景中,中國電建技術和方案正以嚴謹務實的姿態,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注入持續發展的綠色動力。 塔吉克斯坦努列克水電站 烏茲別克斯坦沙合力汗2號水電站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