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在巴基斯坦伊斯蘭堡的晨光里,卡西姆項目伊斯蘭堡辦公室總有一盞燈亮得很早。商務經理阿瑪德·拉希德端坐在電腦前,屏幕上跳動的是電價核算數據、密密麻麻的法律條文。 自2021年11月加入卡西姆項目以來,這位巴基斯坦青年以專業能力為中巴經濟走廊能源項目注入強勁動能,更用真誠與熱情架起跨越國界的友誼之橋,書寫著中巴員工同心筑夢的溫暖篇章。 專業攻堅 務實護航項目運營 “每個數據都連著項目的運轉根基,每次政策對接都關乎合作的長久穩定。”這是阿瑪德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他扎根崗位的行動準則。作為電價管理專員,他具體負責的電價申報與核對零差錯,免稅批復落地高效順暢,日常管理細致周全。???? 2025年第二、第三季度,巴基斯坦電力市場政策迎來調整,煤炭成本核算標準成為影響項目適配政策、保障后續電力供應的關鍵。彼時,若不能及時吃透政策要求、拿出適配方案,不僅可能延緩項目流程,更會間接影響巴基斯坦民眾的日常用電保障。 面對這一挑戰,阿瑪德沒有絲毫猶豫,一頭扎進堆積如山的政策文件與項目資料中,連續多日加班至深夜;方案成型后,阿瑪德成了往返于公司與相關政府部門之間的奔走者。 他抱著厚厚的分析報告,用流利的雙語與工作人員耐心溝通,細致解讀政策條款與項目實際運營的結合點。那段時間,他常常清晨帶著材料出門,傍晚才帶著反饋信息返回,直到方案完全符合要求。最終,他的方案成功通過審核,為項目后續穩定運營掃清障礙。 文化交融 真誠織就友誼之網 “以前覺得中巴友誼是個大詞,直到和阿瑪德一起打乒乓球、踢足球,才發現友誼就藏在傳球的默契里。”中方員工梁定平說。每到周末,運動場上總能看到熱鬧的場景:阿瑪德在內的巴方同事與中方同事“戰術配合”,場邊觀戰的中巴同事笑著鼓掌。中巴同事在并肩作戰中培養默契,在相互學習中加深情誼。 為了更好地理解中國同事,阿瑪德主動報名參加卡西姆發電公司公司與北京語言大學合作的“絲路筑夢”中文俱樂部。從“你好”“謝謝”的基礎發音,到“電價申報”、“合同談判”的職場術語,他學得格外認真。幾個月后,他已經能和中方同事聊起“春節貼春聯”“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學會了用筷子夾起餃子。 在受邀訪問北京語言大學,走進校園的那一刻,阿瑪德激動地拿出手機拍照。在校園里,他和教授交流中文學習心得,還跟著中國學生體驗書法——握著毛筆寫下“中巴友誼”四個字時,他感慨道:“‘一帶一路’不只是項目合作,更是文化的交流、心靈的相通。” ? 使命擔當 奮斗書寫合作新篇 憑借在商務工作中的突出業績、對跨文化協作的積極貢獻,阿瑪德被公司授予“年度優秀外籍員工”稱號。他還曾受邀赴北京參加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把文化交流成果和創新理念帶回工作中,通過中國電建平臺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和促進兩國民心相通作出積極貢獻。 阿瑪德動情地說:“在卡西姆項目,我學會了并肩作戰的意義——優秀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光芒,而是一群人的同行。未來,我會繼續做好中巴合作的紐帶,不辜負這份信任。” 加入公司以來,他的小家庭喜得兩個兒子。消息傳開后,中方同事們紛紛帶著嬰兒衣物、玩具上門探望;發電公司負責人特意準備了中國傳統的“長命鎖”,還和阿瑪德的小兒子拍下合影。這張照片成了卡西姆“家文化”的縮影,也讓阿瑪德格外感動。 如今,阿瑪德依然在卡西姆的崗位上忙碌著:他忙著核對新一季度的電價數據,忙著協調中巴同事的溝通事宜,忙著籌備下一場文化交流活動…… 在卡西姆的巴方員工們,或許崗位不同、職責各異,但都懷著同一個信念——用專業守護合作,用真誠傳遞友誼,用奮斗點亮中巴經濟走廊的未來。正如阿瑪德所說:“卡西姆的燈光,照亮的不只是巴基斯坦的城市鄉村,更是中巴友誼的前行之路。未來,我會繼續和我的中巴同事們一起,在這條路上堅定走下去,讓‘一帶一路’的合作之花,開得更加絢爛。” | ||||||
| 【打印】
                【關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