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嶺南遺韻,粵海潮聲。 南粵大地就像一顆鑲嵌在南海之濱的璀璨明珠。新時代,它憑借自身稟賦、緊抓歷史機遇,奏響更加動人的音韻、掀起更為澎湃的潮涌。 粵東地區,雖處在韓江、榕江、練江流域“三江環繞”的地理格局中,卻因降水時空分布不均,長期深陷水資源困境。面對資源性缺水與水質性缺水的雙重擠壓,不得不開展連通三江的跨流域調水。 粵西地區,特別是雷州半島,因其特殊的水文、地形及地質條件,有“十年九旱”的說法。如何破解雷州半島的“千年之渴”,成為一道擺在國家和地方面前的必答難題。 在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水電十一局聞“聲”而動,奔赴一場跨越時空的南粵之約。 調西江碧水,解“千年之渴” 2020年12月,水利部正式批復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總體方案。其中,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是國家水網骨干工程,也是廣東省迄今為止引水流量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建設條件最復雜、總投資最高的重大水利工程。十一局承建的A3標段包含主干線隧洞全長14公里,分干線隧洞1.8公里,PCCP管道15公里,鋼管4公里,頂管3.4公里。工程建成后,可長遠解決粵西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發展布局不平衡問題,惠及1800多萬人,大幅提高區域供水安全與保障能力。 知水、懂水、愛水的十一局人血脈里始終流淌著“水”的基因。中原與嶺南,雖一北一南,相隔千里,卻因“水”而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這是隔空對話,更是雙向奔赴。 然而,所謂“奔赴”,不是快如閃電的百米沖刺,亦非沿著既定路線慢跑的馬拉松,而是沒有路也要蹚出一條路的決心和勇氣。它意味著披荊斬棘,也意味著摸著石頭過河。面對粵西嚴峻的施工局面,他們早已做好打一場“硬仗”的心理準備。 2023年3月21日,一通來自云浮征地前線的電話讓項目前期建設人員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根據自然資源部最新政策要求,環北廣東工程A3標段所有臨時用地必須避讓基本農田。此時,項目首批11塊臨時用地已基本完成放線測量、用林用地報批組卷、協議簽訂及用地補償等工作,如果在這個階段調整用地紅線、重新選址,無異于將所有前期工作推倒重來,造成的經濟損失姑且不算,僅工期就得至少延遲6個月。 為了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在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項目部多次組織踏勘現場,牽頭組織協調會議10余次,大家穿梭于各個部門,最大程度爭取各相關單位的支持。經過項目團隊與相關部門將近一個月的反復磋商、協調,4月6日,優化調整方案終于得到批復。通過優化調整施工方案,改明挖為埋管,避讓耕地等措施,減少占用耕地(含基本農田)60余畝。5月31日,云浮段第一批臨時用地共11個地塊全部取得臨時用地手續,這也是在工程沿線四市中率先取得的第一批臨時用地手續,為工程順利開工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先決條件。 然而,創造先決條件只是邁出了“萬里長征第一步”,前方的路還有一條又一條溝、一道又一道坎,不能不跨,更不能蠻跨。 2023年11月,就在A3標段頂管沖刺的關鍵時期,焊縫防腐質量又突然亮起紅燈。對于深埋地下的輸水管道而言,焊縫防腐質量是比巖石更難攻克的“軟釘子”,稍有疏忽,百年工程就可能毀于一旦。 接到7號井焊縫防腐附著力降至18兆帕的通知,項目總工楊帥軍抓起安全帽直奔現場。看著鋼管接口處焊縫邊沿的色差,楊帥軍回想起水利部專家的叮囑:“焊縫防腐,是管道生命線的關鍵,容不得半點閃失!”看著工友們疲憊無奈的眼神,他決心打破桎梏:“兄弟們手藝沒問題,是環境和工序太磨人。咱們得請個‘新工友’!” 緊接著,一場特別的“技術相親會”在項目部空地拉開帷幕。水電十一局A3標項目部聯合業主單位廣東粵海粵西供水有限公司西高管理部與佛山市匯燦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秘密武器”,大口徑壓力鋼管對接焊縫智能防腐機器人揭開了神秘面紗。 楊帥軍跟大家介紹說,它集‘火眼金睛’(焊縫自動跟蹤)、‘鐵砂掌’(拋丸除銹回收)、‘噴云吐霧’(粉末噴涂溫控)于一身,內壁外壁一次搞定;最厲害的是它能感知溫度,把鋼板加熱到200度,讓粉末像糖漿一樣‘粘’牢,附著力穩過20兆帕。 話雖如此,但真正的考驗還是在2號頂管井施工現場,只見軌道式機器人慢慢吸附上鋼管接口: 先是“鐵砂掌”發威。密集的鋼丸高速噴射,撞擊在焊縫表面,火花四濺,沙沙作響。幾分鐘后,剛才還帶著銹跡和焊渣的表面,變得銀光閃閃、均勻細膩。這時,技術員報告:“清潔度Sa2.5級!粗糙度65微米,達標!” 緊接著,“噴云吐霧”登場。機器臂精準移動,均勻的環氧粉末如薄霧般噴出。與此同時,內置的中頻感應線圈精準地將噴涂區域的鋼板加熱至設定值。機器人以恒定的速度穩穩爬行,即使在管道底部最不易操作的仰角位置,噴涂的厚度和寬度也絲毫不差。 最讓所有人驚訝的是速度,噴涂結束僅僅過了2分鐘,技術員用儀器檢測涂層:“完全固化!厚度平均700微米,寬度380毫米,搭接絕對沒問題!”這效率,遠超人工數倍。 從此,這臺“鋼鐵裁縫”成了A3標段工地的明星。它不僅解決了困擾已久的焊縫防腐質量頑疾,將附著力牢牢鎖定在20兆帕以上,更帶來了革命性的效率提升,工序間隔大幅壓縮,防腐作業僅需2名操作員監控,安全風險驟降。 當“科技創新先鋒團隊”獎牌被送到項目時,項目經理茹超將它放在了監控室最醒目的位置。屏幕上,正實時顯示著一臺智能防腐機器人在管道內壁穩健作業的畫面。茹超指著屏幕,對前來參觀的同行說:“看,這就是我們的‘金鐘罩鐵布衫’。它身上跳動的每一個參數,都是同志們攻堅克難推動新質生產力落地的勛章。” 當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在跨溝邁坎中穩步推進時,數百千米外的粵東大地,由水電十一局承建的另一項重大水利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引韓江清流,濟粵東大地 韓江、榕江、練江交織一脈,潤澤千里沃野。三江聯通將重塑粵東的未來,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后續優化工程應時而生,水電十一局人應勢而動,把黃河血脈融入三江清流。 這項工程是廣東省從粵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高度謀劃建設的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可為粵東850多萬人民平均每年增加供水量3.11億立方米,能夠解決粵東地區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問題,加速粵東地區高質量發展。 2022年11月,水電十一局承建的工程1標正式開工建設。該標段包含一條7.9千米的隧洞,由4.15千米的鉆爆隧洞與3.7千米的盾構掘進區間組成。鉆爆輸水隧洞是該標段的關鍵工程,隧洞施工面臨三重挑戰: 一是穿越27條強風化斷層帶的“地質絞殺陣”;二是日均滲水量5000立方米的地下水侵襲;三是5.1米內徑超薄襯砌(0.4米壁厚)的防裂難題。面對復雜地質條件與技術瓶頸,項目總工程師高元博帶領團隊將理論創新與工程實踐深度融合,成功構建“三位一體”技術體系,使其成為破解工程困局的關鍵密鑰。 2024年11月19日,隨著最后一聲爆破聲在粵東群山深處響起,鉆爆隧洞提前42天順利貫通,標志著這項關乎粵東近千萬百姓飲水安全的民生工程全面進入二次襯砌階段。由水電十一局承建的1標段作為全線唯一包含鉆爆隧洞施工的關鍵區段,其貫通意味著這條“生命之脈”的核心脈絡已被成功打通。 與此同時,一道地下盾構施工的世界性難題也正在被攻破。一個月后,在盾構2-3區間幽深的地下,世界首例地下泥水盾構機改造“粵東2號”盾構機提前1個月完成地下改造工作。至此,困擾了項目建設長達7個月的世界級孤石群難題終于看到了解決的希望。當初這一難題剛剛被擺上桌面時,大家曾一度眉頭緊皺、一籌莫展。 盾構施工遭遇世界級的孤石群難題,施工一再受阻,停機、開倉、換刀都無法根治問題,項目部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研究討論,最終下決心對深埋地下的盾構機進行改造。經過無數次推翻重來的論證、跨專業的反復推演,改造方案終于在重重推敲中艱難成型,將“粵東2號”盾構機升級為雙模形式,以適應復雜地質條件。 隨后的45天里,團隊以“白加黑”“連軸轉”的拼勁掀起攻堅熱潮,從核心部件迭代到整機調試磨合,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無數次試驗的汗水。2025年9月12日,工程隧洞全線貫通,宣告了項目全體職工在與“孤石群”的對決中圓滿勝出,得到了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的報道,為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復雜地質條件下的盾構施工鍛造了核心競爭力。 廣東粵海粵東供水有限公司管理部副經理深有感觸地說:“水電十一局負責施工的1標段是全線最難的標段,盾構團隊在面對世界級難題時表現出極高的專業素養和創新精神。” 憑借良好的形象和口碑,2023年11月,在粵東1標開工一年后,水電十一局又成功中標8標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下架山泵站土建及安裝,并于當年12月迅速開工。通過持續地良好履約,形成了區域二次營銷與業務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水電十一局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在粵西和粵東地區以使命和擔當將百姓的愿景變成了壯麗圖景,締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工程,改變了一個又一個地方,讓一個個優質工程如同明珠閃耀在南粵大地,與奔騰不息的江河、巍峨秀麗的山川遙相呼應、融為一體,形成一幅色彩絢麗的“千里江山圖”,映照出南粵大地豐富而生動的發展前景。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A3標 “粵東2號”盾構貫通 “科技創新先鋒團隊”榮譽 | |||||
| 【打印】
                【關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