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七月流火、盛夏花繁。晨曦初露的云貴高原深處,興義市威舍毛家坡150兆瓦農業光伏電站如藍色星河傾瀉山巒,33萬多塊光伏板在3500畝喀斯特地貌上鋪展成震撼的新能畫卷,潺潺綠電通過銀線通道,飛速奔向城市、鄉村,點亮多維度未來。這座剛剛建成投產、年發電量達2.29億千瓦時的綠色工程,不僅是中國電建集團貴州工程有限公司以EPC總承包方式打造的清潔能源新地標,更以“農光互補”的創新實踐,在群山之間書寫著綠色發展的壯美詩篇。 險峰變通途? ?突圍顯擔當 面對當地“天無三日晴”氣候與“地無三尺平”的喀斯特特殊地貌挑戰,項目團隊以“網格穿透+科技賦能”的組合拳破解施工困局。 暴雨突襲顯擔當:5月中旬,項目并網攻堅進入沖刺階段,暴雨導致運輸主干道塌方,項目經理張欽率隊連夜開辟臨時通道,履帶車接力運輸創造“泥濘中的生命線”,確保材料供應不斷檔。 峭壁筑基破難題:在局部坡度超50度的裸露喀斯特地貌上,采用水磨鉆人工打孔工藝,每個樁基打孔需人工抬升設備132次。通過8人協作轉運鉆機“螞蟻搬家”模式砥礪前行,最終在溶洞密布的巖層上扎穩了一個個光伏根基。 無人機群顯神威:單臺運力百公斤級的無人機群日均完成數百次精準吊運,GPS+視覺定位技術將吊裝誤差控制在10厘米內,既避免山體破壞,又減少危險區域作業時間,施工效率提升40%。 兩班輪換鏖戰急:施工高峰實行“雙班倒”,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項目部人員與施工班組連續作戰、攻堅克難,人停機不停,硬是將崎嶇山地化為高效戰場,如期完成峭壁上的全部光伏支架及箱變基礎施工。 黨建領航? ?紅色引擎驅動綠色發展 項目部創新構建“1211”工作機制,圍繞1個攻堅課題,依托黨員突擊隊、青年突擊隊2支隊伍協同作戰,發揮1個工人先鋒號作用,創建1個安全生產示范崗,聚焦節能降本增效,簽訂承諾書,從創新、安全、質量、環保、工期、成本各環節挖潛、降本、增效,形成“人人有指標、肩上有責任”的工作格局,將組織優勢轉化為建設動能。 黨員突擊隊領銜攻堅:建立重難點工作清單,壓實責任鏈條,確保全容量并網目標如期實現。 青年突擊隊智造未來:運用BIM技術動態分解節點,與分包單位簽訂軍令狀,創造連續47天無延誤紀錄。 安全示范崗筑牢防線:把應急演練融入主題黨日,聯合當地村支部開展黨建聯建,協調解決施工難題12項,獲評地方政府“項目建設與民生保障先進”單位及表彰。 多重監督確保“雙優”:項目部與各級管理責任人簽訂廉潔從業承諾書7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任書1份,觀看警示教育片2次,開展廉潔提醒12次、廉潔談話20次,進一步筑牢廉潔防線,確保“工程優質、干部優秀”。 科技賦能? ?智能建造重塑行業標桿 項目以科技創新驅動降本、智造施工助力增效為主線,開展“五維創新”競賽,打造智慧工地成功典范。 容配比優化:采用1:1.3黃金配比,所有雙玻雙面組件如向日葵般精準捕捉每一縷陽光,相當于為電站裝上“智能調節器”,系統效率提升8%。 組件升級:選用高性價比585Wp雙玻雙面組件,年發電量增加5%,光伏區土地利用率提高3%,支架采購費以及土地使用費減少5%支出。 智能運維:運用云端監控平臺,實時診斷項目全部47個光伏方陣,年節約人工巡檢成本近百萬元。 成本管控:精準把握組件價格窗口期,采購成本降低40%,節約資金9千多萬元。 生態保護:利用無人機集群施工,減少道路修建10公里,保護植被2萬平方米,實現“山體零切割”。 電亮未來? ?綠色動能賦能鄉村振興 貴州威舍毛家坡上的藍色光伏方陣,猶如喀斯特地貌孕育的現代奇跡,既見證著工程建設一路走來的輝煌歷程,更釋放著生態保護、普惠民生等多重價值。 生態效益:項目年產綠電2.29億千瓦時,廢物廢氣零排放。相比傳統火電,年減排二氧化碳7.47萬噸,相當于種植400萬棵杉樹的固碳量。? ? 經濟效益:建設期間為當地提供勞動崗位1000余個,優先采購當地沙石材料800萬元,運營期帶動周邊農業發展升級。 社會效益:通過“光伏+農業”模式,實現“板上發綠電、板下種植經濟作物”立體收益,農戶年均增收超3000元。 從項目破土動工到全容量并網,日夜繼日的執著堅守和攻堅克難,換來的是每年2.29億千瓦時的清潔電力。當潺潺綠電穿越烏蒙山脈點亮萬家燈火,這座喀斯特地貌上的現代綠電奇跡,正以光為筆,在黔中大地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注腳——每一塊光伏板都是生態文明的宣言書,每一度綠電都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貴州興義威舍毛家坡150兆瓦農業光伏電站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