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霜降過后,沙海的秋意中透出幾分清朗。在項目部的營地里,一種源自東方的節日溫情,正悄然浸潤著這片金色土地。重陽節之際,山東電建三公司沙特PP12擴建聯合循環電站EPC項目部為中外員工精心策劃了一場以“感恩與思念”為主題的文化活動——活動不僅邀請中外員工共同制作象征吉祥的“重陽糕”,更鼓勵外籍員工用最傳統的紙筆,用自己的母語為遠方的家人手寫一封家書。當烏爾都語、印地語和阿拉伯語的筆跡在信紙上流淌,重陽節所蘊含的“敬老思親”核心,與伊斯蘭文化中深厚的家庭觀念,產生了奇妙的共鳴。 共制重陽糕:甜蜜是世界的共同語言? 廚房里,糯米粉、棗泥與紅豆沙的甜香裊裊升起。對中國員工而言,這是記憶深處的故鄉味道;而對外籍同事來說,則是一場充滿新奇的美食探索。“這很像我們家鄉的‘Halawat al-jibn’(一種阿拉伯甜點),只是口感更香軟!”一位埃及籍員工一邊包入豆沙餡,一邊興奮地對比。? 揉捏的是面團,拉近的卻是心的距離。在笑語中,中方員工講解著“糕”與“高”同音,寓意“步步高升”的美好祝愿。外籍員工頻頻點頭——在他們的文化中,甜食同樣是節日與祝福的重要載體。不同文化中對“甜蜜生活”的共同向往,讓重陽糕不再只是一道點心,更成為無需翻譯的情感語言。? “食物是世界通用的語言,”中籍廚師感慨道,“當他們親手制作糕點,就已觸摸到這個節日的核心——用心創造一份甜蜜,并與身邊的人共享。”這份共同的勞動成果,不僅甜在嘴里,更暖在心里。它象征著多元的個體,如何通過最質樸的方式,融合成一個溫暖的集體。? 手寫家書寄深情:筆墨無聲,以愛封箋 如果說制作重陽糕是熱鬧的共融,那手寫家書則是一次靜謐的心靈回歸。在數字通訊便捷的今天,我們習慣了鍵盤的敲擊與屏幕的閃爍。而當筆尖落在質感溫厚的信紙上,時間的流速仿佛驟然放緩。活動邀請外籍員工拿起筆,用最傳統的方式,寫下對家人的牽掛。不同文字在信紙上靜靜流淌,傳遞的卻是大家共通的思念。重陽節所蘊含的“敬老、感恩、團圓”的核心價值,在此刻超越了文化界限,引發了最深刻的共鳴。? “親愛的爸爸媽媽,”巴基斯坦員工認真地寫道:“今天是中國傳統的敬老節日‘重陽節’,讓我格外地想你們……我在這里一切都好,同事們如同家人,我們還親手制作了名為‘重陽糕’的點心,希望有一天你們也能嘗到。愿真主保佑你們平安。”寫至動情處,他將手輕輕放在胸前,仿佛透過這個動作,觸摸到萬里之外的親人。 埃及籍經理用阿拉伯語給女兒寫下鼓勵,印度籍員工以印地語向母親描述沙漠的夕陽與工地的施工,并附上一句:“我在這里學到了東方文化中的孝道,這讓我更理解您的付出。隨信寄去我的思念。”? 此刻,語言各異,情感卻同頻共振。重陽節所承載的“敬老思親”內涵,與伊斯蘭文化中重視家庭的價值觀,在這一刻完美融合。 這場活動,不只是一次文化的體驗,更是一場與心靈的對話。對于常年漂泊在外的電建人來說,“家”始終是心底最柔軟的那根弦。無論是中國員工“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繾綣情思,還是外籍員工每日朝向麥加的方向虔誠禱告,背后都是對家和信仰那份深深的眷戀。他們的身后,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電站,象征著光明與希望;他們的心中,是穿越沙海、飛向故土的綿長思念。這個重陽節,在沙特PP12擴建項目部,他們共同見證:敬老與思親,是人類共通的情感密碼;而那一封封手寫家書、一塊塊親手制作的糕點,正是“一帶一路”上最溫暖、也最堅實的心靈橋梁。? | |||||
| 【打印】
                【關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