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烈日炎炎的木壘戈壁灘上,河北工程公司以綠電為紐帶,積極履行央企的社會責任,為當地民眾送去清涼與關懷。在牧民巴合提別克的氈房前,一份清涼的西瓜傳遞著關懷;在老黨員努爾蘭·賽力克家中,一份哈漢雙語的夏季安全宣傳單傳遞著知識;在牧民沙根家中,關于風電項目帶來的就業與基礎設施改善前景的懇談正熱烈進行…… 心系民生,以清涼關懷解決急難愁盼。 面對大石頭鄉酷熱干燥的嚴峻挑戰,項目部主動聯合木壘縣大石頭鄉政府及村兩委,將關懷送到牧區深處。黨員干部頂著烈日,與鄉村干部肩并肩,把飽含心意的“清涼禮包”——西瓜、哈密瓜、牛奶、蘋果等防暑物資,挨家挨戶送至農牧民手中。這不僅是物質的饋贈,更傳遞著央企對駐地群眾“急難愁盼”的深切牽掛。“項目部就像我們的鄰居,總惦記著我們!”沙根樸實的感言,道出了這份“走親式”關懷的溫度。 守護平安,以知識賦能筑起安全防線。 項目團隊深知,在惡劣環境中,安全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他們緊密貼合當地實際需求,匠心打造哈漢雙語夏季安全生產指南,深入牧區氈房與定居區域,重點講解草場防火、防暑降溫措施及牧區安全用電知識。“天氣干燥,草料堆放一定要遠離火源,電線老化要及時更換……”項目部成員用通俗語言結合圖示耐心講解,鄉、村干部實時翻譯,力保安全知識入腦入心。這份因地制宜的知識賦能,為農牧民安穩度夏構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防線。 共謀發展,以政策聯通向未來。 送清涼更是聯通企地、共話發展的橋梁。慰問團隊在送關懷的同時,俯身傾聽農牧民在用水、用電、草場管理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與發展訴求。項目部生產經理李紅衛變身“政策解讀大使”,深度剖析木壘百萬千瓦風電項目作為自治區標志性工程的深遠意義:項目竣工后,預計年發電量可達2264900兆瓦時,不僅源源不斷輸送綠色電力,還將通過增設本地就業崗位、優化基礎設施、促進區域經濟騰飛等途徑,為木壘的綠色轉型與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動力。面對牧民“感謝他們”的質樸表達,李紅衛的承諾擲地有聲:“希望能盡微薄之力,為當地經濟發展做貢獻,團結協作把項目建設好、運營好。” 責任回響,以戈壁清泉潤心田。這份以“小切口”展現“大情懷”的責任實踐,贏得了廣泛贊譽。《木壘新聞聯播》《昌吉新聞聯播》紛紛聚焦,將其譽為“央企融入地方、服務民生、促進和諧的典范”。在木壘廣袤的戈壁上,巨大的風機葉片正將無盡風能轉化為清潔電力;而河北工程公司以責任為筆、以行動為墨,在群眾心田間描繪出另一幅動人畫卷——以民生關懷為基,以安全守護為要,以發展共贏為向,在蒼茫戈壁中,他們開鑿出一股潤澤鄉梓的‘責任清泉’,綠色發展的碩果與央企擔當的溫情,猶如胡楊之根,深植于大地,滋養著邊疆的和諧與繁榮。這不僅是一次清涼行動,更是一份寫在風沙與熱浪中的厚重責任答卷。 |
|||||
【打印】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