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夏日炎炎,大渡河水波光粼粼,滋養著兩岸的村莊。在樂山市安谷水電站下游的鄉鎮里,一群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正忙碌著,他們是來自電建水電開發公司樂山片區的“安全守護者”。今年,由公司工會、團委及安環部聯合開展的“安全進農村”活動,再次將溫暖與安心送到了沿岸村民的心坎上。 一本手冊,一份沉甸甸的關愛 “奶奶,您慢點看,這些小冊子您收好,我們特地把字印大了。”在鎮口的宣講點處,樂山片區團委書記、志愿者蘭梓昱正俯下身跟一位坐著輪椅的老奶奶進行講解,耐心地指著宣傳手冊上的圖畫。 手冊內容豐富,涵蓋了農村安全應急、防溺水、自然災害防御和家庭安全等方方面面,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老奶奶瞇著眼,手指輕輕摩挲著紙頁,笑容慈祥:“你們真貼心啊!這畫得清楚,連打雷不能躲樹下、煤氣漏了要開窗都標得明明白白。” 一句樸實的夸贊,沒有華麗的辭藻,卻道出了企業與村民之間最質樸的魚水情深。這份關愛,如同電站送出的光明,溫暖而實在。 一聲勸阻,一句“安全第一”的承諾 大渡河風光秀麗,卻也暗藏著不為人知的風險。尤其在電站下游,總有少數垂釣愛好者,抱著僥幸心理,忽視警示,在汛期選擇危險水域垂釣。 “大哥,您這一身裝備是要去河里釣魚吧!汛期危險可不能去啊”志愿者小馬看到一位肩背釣魚工具的大哥,快步走了過去,遞上了手中的安全宣傳手冊。 “沒事兒,我從小就在這河邊長大,水性好著呢!”村民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大哥,話不能這么說。我們電站隨時可能根據上游來水情況開閘調峰,到時候水位幾分鐘內就會猛漲,您再好的水性也比不過水流的速度啊!”小馬拿出手機,播放了一段警示視頻,遞到村民眼前。村民盯著屏幕,眉頭漸漸皺起,最終點了點頭:“那我還是去池塘釣吧,安全第一。” 這句“安全第一”,是志愿者們最希望聽到的回音,也是最讓他們欣慰的承諾。它意味著一次成功的勸導,更是為這方土地上無數家庭,筑起了一道無形的平安防線,讓潛在的風險消弭于無形。 一份堅守,一種薪火相傳的責任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開展這樣的活動了,多年來,電建水電開發公司樂山片區志愿者的腳步遍布了周邊的社區、村鎮和校園。安全用電小課堂里,孩子們學會了如何遠離危險;社區安全知識講座上,居民們掌握了家庭防火的技巧。從“用電安全”到“生命安全”,變化的是主題,不變的是那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 “作為電力人,我們深知‘水’的力量。它既能發電造福萬家,也可能帶來不測之危。我們發電送光明,更要守護這份光明背后的平安。”安環部曾慶宗在宣講時動情地說道,“為了汛期安全,我們從去年就完善好了大壩泄洪預警系統,還配置了帶喊話功能的無人機對下游人員進行勸阻。只要能讓一個人遠離溺水危險,讓一個家庭避免意外,我們所有的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夕陽余暉下,志愿者們沿著河岸踏上返程。身后,大渡河依舊緩緩流淌,河畔的村莊寧靜祥和。那一句句暖心的叮嚀,一聲聲真誠的勸導,已經深深匯入這片土地,化作一道無形而堅實的安全堤壩,長久地守護著這里的每一個人。電建青年正用這份赤誠與溫情,書寫著新時代國企的擔當,也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安寧與幸福。 |
|||||
|
【打印】
【關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