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10月28日,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孟底溝、牙根一級兩座大型水電站實現同步大江截流。“一次控泄、兩站截流”在雅礱江流域屬于首次,標志著我國首個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建設取得新突破,電站進入到主體工程施工新階段。 牙根一級水電站截流現場 兩座電站是雅礱江中游的骨干力量,均由中國電建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簡稱“成都院”)規劃論證、全階段勘測設計以及聯合體施工總承包。孟底溝水電站裝機240萬千瓦,最大壩高201米。工程規模與技術難度均居行業前列,為雅礱江流域在建最大水電站,也是國內首個采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建設的200萬千瓦級大型水電站,占雅中項目群水電規劃裝機的40%,能夠為電網提供更大的容量支撐,可帶動自身規模1.6倍的風光新能源開發。作為四川省最大水庫電站兩河口反調節電站和兩河口混蓄下水庫,牙根一級水電站裝機30萬千瓦,運行工況復雜,對設計施工提出極高要求,建成后能充分釋放上游兩河口水庫多年調節能力,提高流域整體水能利用效率。 孟底溝水電站截流現場 在推進截流中,孟底溝水電站創新采用“丁字壩進占挑流”,將導流洞分流比從50%提升至90%以上,截流施工落差降低至4.8米,大幅降低了截流難度,有效提升了截流便利性和安全性。牙根一級水電站采用雙向立堵截流方式,截流最大落差約3.5米,最大流速約5.7米每秒。據項目技術負責人唐忠敏介紹,通過兩河口電站一次控制下泄流量,下游兩座電站同步截流,能提升整體效率,有效降低截流對流域其他電站的影響,達到縮短整體工期,最大化利用水資源,降低建設成本的目的。 成都院在電站建設中深入應用數字化技術,為大型水電工程智能建設提供經驗。面對孟底溝惡劣建設條件和復雜技術挑戰,成都院秉持“生態、安康、卓越、智能”理念,牽頭構建覆蓋工程全業務、全要素、全流程、全天候、全互聯、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設生態鏈,實現從設計到運維的數字化驅動與智能化升級,為超高拱壩高質量建設貢獻成都院方案。在牙根一級水電站建設中,成都院將智能化、綠色化理念貫穿全周期,深度應用BIM技術實現土建與機電一體化管理,為智能電廠奠定基礎;依托自有科技平臺,持續提升智能拌合、振搗、溫控水平;打造綠色砂石系統、零碳智能園區,樹立水電工程綠色低碳建設新標桿。 兩座電站建成投產后,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35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00萬噸,對優化國家能源結構、服務國家“雙碳”目標、支撐雅礱江水風光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意義重大,并通過吸納就業、增加財政收入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四川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鏈接:https://hqtime.huanqiu.com/share/article/4OuSAi0diqb | ||||
| 【打印】
                【關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