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化興則企業興,文化強則企業強。中國電建成都院黨委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梳理塑造出“愿成”文化。“成都院、愿都成”,是當前成都院文化品牌語,蘊含一家75載發展歷程央企報國為民的赤子之心、成就事業的實干之志、共創共享的發展之愿、基業長青的奮斗之魂。75年來,成都院在服務國家戰略、賦能行業進步、成就員工價值、擘畫百年藍圖的征程中,“愿成”文化以使命為舵、以實力為槳、以發展為帆、以奮斗為錨,推動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行穩致遠。 以四維架構形成閉環,打造文化之本。“愿成”文化包括“報效宏愿、達成愿想、成就愿望、實現愿景”的四維邏輯,這一體系以價值導向為根、能力建設為干、人才凝聚為葉、永續發展為果,形成從使命到行動、從個體到組織的閉環——以擔當服務國家戰略,以實力鑄就共贏基石,以發展激活內生動力,以創新筑基百年長青,四者相互依存、層層遞進,既是企業發展的方法論,更是增強核心功能的實踐論,共同驅動企業向“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科技型工程公司的目標邁進。? 以使命擔當報效宏愿,鑄就忠誠之魂。報效黨和國家的宏愿,在于將企業命運融入時代發展洪流。這是央企紅色基因的價值原點,為“愿成”文化注入靈魂。成都院始終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作為根本遵循,構建“戰略-責任-行動”三位一體的擔當體系。一是堅持戰略引領,聚焦“雙碳”目標、能源安全、國家水網、生態文明、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布局并深耕“水、能、城、數”主責主業;二是強化責任傳導,建立從頂層設計到項目執行的全鏈條責任機制;三是錘煉行動自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懷投身急難險重任務,將忠誠擔當轉化為服務國之大者的生動實踐。? 以實力能力達成愿想,夯實共贏之基。實現股東與客戶的愿想,核心在于鍛造不可替代的價值創造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成都院以“技術領先、管理精益、服務卓越”為行動綱領,打造立體化能力體系。技術上,構建覆蓋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群,以創新驅動提升解決方案含金量;管理上,推行全生命周期精細化管控,通過數字化賦能實現項目高效履約;服務上,深化“以客戶為中心”的協同機制,建立需求快速響應與價值共創平臺,確保每一份信任轉化為共贏成果。實力是連接市場信任與企業生存的橋梁——技術與管理創新提升價值交付能力,服務創新強化共生關系,三者共同支撐“成都院”品牌從“量”的積累到“質”的跨越,為“都成”提供硬核保障。? 以發展壯大成就愿望,凝聚同心之力。成就員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關鍵在構建企業與員工的價值共同體。成都院通過“三維賦能”激發內生動力:平臺賦能,搭建技術創新、項目攻堅、管理提升等多元舞臺,讓員工在實戰中成長;通道賦能,構建“管理+技術”雙軌并行的職業發展體系,破除人才成長天花板;文化賦能,營造尊重創造、共享成果的生態,使員工獲得感與企業競爭力同步提升,實現“個人夢”與“企業夢”的交融共生、同頻共振。員工愿望的實現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元動力,“人企共進”將個體價值融入組織目標,為基業長青積蓄持久動能。? 以革新奮斗實現愿景,筑牢長青之根。實現基業長青的愿景,重在構建自我革新、持續奮斗的長效機制。成都院以“文化傳承、體系創新、數字躍遷”為三大支點:將“愿成”精神融入制度基因,通過文化宣貫與制度保障實現代際傳承;構建動態迭代的標準體系與管理模式,以組織韌性應對時代變局,融合“四鏈”生態,以院士工作站、大師工作室、戰新產業研究院等平臺鏈接技術-產業-人才資源;推動數字化轉型從工具應用升維至生態重構,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讓企業生命之樹在變革中常青。通過前瞻布局應對產業變局,通過數字革命重塑發展范式,使企業具備穿越周期、生生不息的根系。? “愿”是初心如磐的信仰燈塔,“成”是砥礪求索的行動坐標。成都院以“愿成”文化為弦,彈奏出報國宏愿的忠誠強音、客戶托付的共贏和聲、員工幸福的溫暖樂章、基業長青的時代交響。這曲奮斗者之歌,必將引領激勵成都院駛向更加壯闊的“愿之所向,成之所往”新境界。 |
|||||
【打印】
【關閉】
|
|||||
|